有一些道友对男女之事,因为修持的缘故,敬而远之,结果,道没修成,反倒使家庭出了问题、身心出了问题。一位道友,因为修道,长期和妻不同房,不得已离婚了。后来再婚,夫妻经常吵架。再婚后这位道友一样冷落妻子。
有些学佛的人也如此,我有时候会对来访者谈到《楞严经》里讲到的“精行仙”,是佛所说的古印度的“十种仙道”中的一种,是很了不起的修行,相对于佛陀的究竟成就,少了明心见性的悟证,但“精行仙”毕竟是仙道,能“寿千万岁”,只是因为不究竟,会“报尽还来,散入诸趣”。福报享受完了,会从天道或仙道境界再回六道,轮回不已,故不究竟。
经云:“是等皆于人中炼心,不修正觉,别得生理,寿千万岁,休止深山,或大海岛,绝于人境,斯亦轮回妄想流转,不修三昧,报尽还来,散入诸趣。”假如这十种仙道修持者修持仙道的同时还能修正觉,修三昧,从定慧上下足功夫,就能超越仙道的局限。
“精行仙”的修持,《楞严经》上说此法门是“坚固交媾,而不休息,感应圆成,名精行仙”。在此基础上获得仙道成就,类似中国古代的房中术和阴阳丹法。普通人的夫妻生活,正如甘肃方言里所形容的:“美是美得很,只是时间少得很。”也就十几分钟,乃至几分钟,草草完事。
但“精行仙”的修持,会坚持数小时以上,乃至昼夜,是一种极其高深的气脉与禅定境界。“精行”两字就是其修法秘密。精气运行,即是精行。这在修持,是很高深的功夫。“感应”与“圆成”四字,在阴阳丹法,且是核心中的核心,秘诀中的秘诀。
道理容易明白,但做起来很难。中国阴阳丹法的要诀就在这“感应”与“圆成”上。《参同契》上用这样的法诀讲感应之理:
阳燧以取火,非日不生光。方诸非星月,安能得水浆?二气玄且远,感化尚相通,何况近存身,切在于心胸。阴阳配日月,水火为效征。
这里讲的是两种古代科学实验,一是用凸面镜即阳燧聚光取火,古人认为这是两者之间的“感通作用”才生火的。方诸就是承露盘,在夜里能接到露水,古人也认为这是感通作用。宇宙间的日月能量离地面的器物如此远,都能生阳气、生甘露,缘此推理,人与人之间的阴阳二气,本来很近,就更容易因为感应而生出阳气与甘露。
在丹道,阳气如阳燧所成的热能,是炼化形质所必需;甘露如方诸在星空下所得水浆,是内分泌系统中有利于生命青春常在的生理元素。
本质上说,魏伯阳这借助天体与物理的变化原理类比人体阴阳二气的感应现象,还是粗疏的,也能相对地说明“感应”现象的“存在”。在古人,类比是很重要的思维方式。在丹家,的确可以根据这“阴阳感应原理”做出功夫来。只是其中有很多修持的方法、更精细的原理与技术应用,张紫阳《悟真篇》所谓“毫发差殊不结丹”。
对于普通人,基本上是修不成的。明白此理很难,得到法诀更难,得到法诀而实修,难于上青天。社会上有些人声称有此等阴阳丹法法诀转让或高价出售,都是骗人的,因为他们没有修成过此等法门,根本不可能知道这些法门里的玄关要道何在。即便“感应”二字的窍诀,不经过实修,绝不可能知道。那些道要不在文字法本中,而在心传实修中。
一位道友说她将《楞严经》读了二十多遍,每读到关于“精行仙”的描述,感到很困惑,不知是何等修法和状态。我写信为她解惑,便明白是何等修法了,其时她正在研读我的《周易参同契注译·悟真篇注译》。我建议她参研中国古典房中术著作。
我在前面《房中与气脉》篇谈到过此等道理,也提到房中古典文献《十问》,幸好在1973年从马王堆汉墓里发掘出来了,使这部沉睡地下两千多年的伟大著作得以问世,《十问》里所包含的理法比世间所谓“阴阳派”丹诀还古朴、深刻、纯粹、简易。
在《十问·师葵治神气之道》篇里提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,也是我数十次谈到过、写到过的话题。华夏远祖大禹,因为长时间治水,“三过家门而不入”,十多年中因劳苦与寒湿,使身体出了问题,“四肢不用,家大乱”,向师葵问“治之奈何”。
家大乱,主要是夫妻生活没了,他的妻妾受不了了。师葵传授他修炼气脉、饮食调养之道后,大禹身体好了,性能力恢复了,因此,“动用必当,精故泉出,行此道也”。结果就是:“禹于是饮湩,以安后姚,家乃复宁。”湩是乳汁,饮乳汁是大禹恢复性能力的养生法之一,饮用牛奶羊奶,可以滋阴。性能力恢复后,夫妻生活和谐了,“以安后姚”,姚,指美丽女子。我们至今还用“姚娆”一词形容美女。“家乃复宁”,夫妻间不再闹矛盾。
一些修道的朋友,夫妻间经常火气很旺,就是“家大乱”。这些夫妻之间,夫妻生活肯定不和谐,假如他们夫妻生活和谐,一定能像大禹一样,“家乃复宁”。古代圣贤圣王遇见的家庭与两性问题,和今人一样,解决的方法也一样。
在《十问·容成之治气抟精之道》里,详细地讲了房中术与气脉功夫的方法与效验。下面段落,将理论、方法、功夫、境界、效验都谈到了。那些古老难写的文字都转化成了现在可读可识的字。如原文中“央”即是“殃”,“请”即是“情”。下面的文字,一律用“殃”和“情”,便于阅读。古老的《道德经》,看看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楚简文本,通篇的古老文字我们今天不认识几个,但转化成现在通用文字的《道德经》,我们非常熟悉(微信公众号:陈全林)。
“君必察天地之情,而行之以身。有征可知,间虽圣人,非其所能,唯道者知之。天地之精,生于无征,长于无形,成于无体,得者寿长,失者夭死。故善治气抟精者,以无征为积,精神泉溢,翕甘露以为积,饮瑶泉灵尊以为经,去恶好俗,神乃溜形。翕气之道,必致之末,精生而不厥,上下皆精,寒温安生?息必深而久,新气易守,宿气为老,新气为寿。故善治气者,使宿气夜散,新气朝最,以彻九窍,而实六腑……陈气日尽,而新气日盈,则形有云光,以精为充,故能久长。昼息之志,呼吸必微,耳目聪明,阴阴喜气,中不荟腐,故身无疴殃。暮息之志,深息长徐,使耳勿闻,且以安寝,魂魄安形,故能长生。夜半之息也,觉寤毋变寝形,深徐去势,六腑皆发,以长为极。将欲寿神,必以腠理息,治气之道,出死入生,欢欣美善,以此充形,此谓抟精。治气有经,务在积精,精盈必泻,精出必补。补泻之时,于卧为之。酒食五味,以志治气,目明耳聪,皮革有光,百脉充盈,阴乃得生。由使则可以久立,可以远行,故能寿长。”
这段文字不难懂。全部文本与详细注解见宋书功教授编著的《中国古代房室养生集要》一书(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年版)不外乎气脉修炼,而法门是深呼吸乃至闭息法,效果是身形有光,百脉充盈,气息深长,寿命延长。有了此等气脉修持的境界,才可以谈房中术。
“必以腠理息”,比深呼吸、闭息的功夫还要深,就是丹道功夫里讲的“皮肤呼吸法”。当代丹道家胡海牙先生生前就传授“皮肤呼吸法”。“精盈必泻,精出必补”八字,非常重要,丹道家的保精爱气,不是不施精,丹法里说:“见之不可用,用之不可见。”
丹法里的药物不是有形有质的后天生殖之精,而是先天精气,是“天地之精,生于无征,长于无形,成于无体,得者寿长,失者夭死”者,只不过,保养后天之精的理法有助于获得此天地之精而已。后天之精生化多了,必然会因为交合或者梦遗泄漏,但要懂得补养之道,如饮食补养、呼吸练气补养。
《十问》此处所论“天地之精”的道理,跟此后一千多年才有的《金丹四百字序》里所论元精的道理完全一致,张伯端《金丹四百字序》有云:“精神魂魄意,相与混融,化为一气,不可见闻,亦无名状,故曰虚无。
炼精者,炼元精,非淫泆所感之精;炼气者,炼元气,非口鼻呼吸之气;炼神者,炼元神,非心意念虑之神。故此神气精者,与天地同其根,与万物同其体,得之则生,失之则死。以阳火炼之则化成阳气,以阴符养之则化成阴精,故曰:见之不可用,用之不可见。”
可能很少有学者发现《十问》此容成房中行气之道与《金丹四百字序》的基本原理契合。这就是丹道方术传承的奥妙,地下文献与古籍文献能超时空对应。可见道家学问的传承是千古绵延不绝的。
房中术,一部分是气脉修持,一部分是心性修持,一部分是交合体位。《十问》讲得是总体的道理,而《素女经》,讲了很多交合的体位,气脉功夫加上交合体位都做到位了,就能知道《楞严经》里的精行仙是何等证量。以上容成之道,正好体现了“精行”二字。而《参同契》所讲“二气玄且远,感化尚且通”,正是“感应圆成”的道理。
这些学问不好明讲,我只能如此提示,有心人自行研究。张伯端《悟真篇》云:“此般至宝家家有,自是愚人识不全”。
我将前面《房中与气脉》一文,发给三个道友,其中一位道友读后写信说:
“老师好,收到你发的这篇文章后看了好几遍,写得真好,写出了性之精髓所在,一般人的认知在性爱上局限性太大了。正好我自己也有些问题跟老师请教下。性爱中我一开始觉察力的火候感觉不好把握,比如觉照太强时,再加上气脉的修持,性感的觉受仿佛与我无关,我只是个旁观者,性的快感影响不了我,我清晰的知道这股力量的生发。
这种习惯会延伸到梦中,就像以前我梦见两个乌龟,你起为井卦那次,那次是我没说清,我梦见自己明明觉察到性梦了,很奇怪还是梦见漏液,而实际情况是醒来后发现自己并没有真的漏液,一点都没有。后来我试着专注于性爱,不再觉察,纯然投入,反而体会到不察自察的状态,也看到潜意识里性心理的种种,揭开那些心理的面纱后,全身轻松之极,坦然跟我爱人交流性心理的问题,也引导他坦然交流,从此我们在性问题上畅通无阻,都哈哈一笑。
我想这也算是破除了生命中的根本无明吧,也算对他这一世有个交代了。随着阳气的反复升起巩固,越觉得性的问题不会再干扰我,虽然一样会对有魅力的我喜欢的男性静静观赏;有时候也会感受到阳刚男性的阳气勃发,也就纯然觉察身心气脉,不再有少女时的怦然心动。其实,性所包涵的伟大之处,我所体会的不及万分之一,但悟达至道是我初心,愿老师及历代祖师恒久加持,不忘初心。”
这位女士学习过气脉法门。我答复说:
“其实,觉察与纯然的性爱感受是一件事,因为你还没在修持心性上达到神行一片,所以感觉是两件事。你所感受到的,只是深层意识、无明业识里的一点点,还谈不上破除了这根本无明,因为你定慧不够。光有一点感觉与理上的体悟,还远远不够,破此根本无明,是甚深定慧里的事情,目前,非汝境界。善体之,善修之,善成之。”
道友复云:“老师你说的对,我说的只是相对层面上的极浅比喻,破此根本无明真是甚深定慧里的事情,相当于参禅的百尺竿头了。还是牢记‘老实行去’这四个字吧。谢老师回复。”
一位道友读完那篇文章来信说:
“读完《周易参同契注译悟真篇注译》,我很确信房中与气脉修行的作用。这与以前的观点完全不同,但是,没有实践,好奇,会尝试。这个比较难,要求两个人的心性修养都较高才行。所以此法门才显得高深吧?普通人很容易被乐受牵走,必须有较强的观空能力,平时念念察觉才做得到不堕入温柔乡吧?
我和丈夫除了慢慢断掉夫妻生活外,其他都非常好,也没有因此影响夫妻关系,两人特别黏。现在恢复夫妻功课,他还是表现出眼袋变大等疲劳现象,因为很容易变得贪得无厌,追逐色欲。所以,事先定好了规矩,由我掌控频率。我觉得没有几年的观心功夫,很多气脉变化的经验,真的挺难的。好在我不介意,以不影响两人健康为标准行事。”
我说:“是你丈夫没有修持的缘故,他也必须修持气脉功夫、心性功夫才行。你应该做他的老师。其实,在婚姻家庭、两性关系中,女性应该是男性的老师。两者同步修持,彼此增益。修道是否有成先放一边,但于彼此健康、养生、悟道、破除根本无明、协和身心关系都有重要意义。也可以验证先贤的生命理论。善修之。
《悟真篇》说:‘大都全藉修持力,毫发差殊不成丹。’修持力的内涵很广,定力、慧力、气脉功夫、心性境界、人生经验等等,都能涵盖于修持力里面。把经典与我所讲的理法参同起来,与身心契合起来,就会有所验证,有所成就。善悟之,真修之,实证之。”
另一位道友读后来信说:
“老师,您的回复读后,我知道是夫妻生活不和谐的原因了。我也认真的观察了自己的念头,在内心深处,我还没有真正的原谅他带给我的那些伤害。其实,早就过去了,我的心还没有过去,何苦停留,彻底的原谅他,也原谅他的家人对我的伤害吧。
以后,我会慢慢接纳他,不会再因为孩子拒绝他亲密的要求。从怀孕到现在,我们的夫妻那些事少得可怜。感觉他的心一直都在外面游荡,似乎有暧昧的朋友。但是,我始终不愿意去真的承认。有一次看他微信,有一个同城约会的消息,我删除了,他竟然没有说什么。他不说,我也没问,就这样过去了。 ”
这又回到大禹遇见的那个问题上了。我回信说:
“你学了《金刚经》,经上说:‘过去心不可得’。你也学过《坛经》:经上说:‘无念为宗,无相为体,无住为本’,你住在过去里了,你住在烦恼里了,你住在恩怨里了。一有所住,则四相即生,如何安顿身心?好好反省。还有,不要因为要关注小孩而冷落丈夫。
夫妻那件事,就是夫妻间的“和事老”。很多女性,都会因为过于关注孩子而忽视丈夫,因此引出婚变情变。慎之,思之,改变自己,也就改变了家庭,改变了命运。道在日用,岂离夫妇人伦?”
这三位女士,都是能直面心灵的修行者,我才把理法用文字说给她们。她们都有菩提心,希望通过自己的修证,总结修行的经验,以作其他女性未来修持的参考。这样的发心很伟大。
精行仙的“炼心坚固精粹”的心性功夫,加上“精行”的气脉功夫,“感应”的生化反应,配合“修正觉”、“修三昧”,就自然走上密乘的双运道和南宗的阴阳丹法。南宗丹法,援禅入道,张紫阳本身很重视《楞严经》。
道在日用。在阴阳丹法上还有变通,张紫阳《悟真篇》云:“常道如斯为日用,真源反此有谁知。”好个“反此”,从常道日用中反观,反其道而行之,就能成就,丹家所谓:“顺则凡,逆则仙,只在中间颠倒颠。”你懂得逆行与颠倒的要诀了吗?老子云:“反者道之动,弱者道之用”,你明白这两句话的修学真意吗?
对于现代人,不论从修持还是从学术研究,都应该如此参同,参证。
精行仙
-------------本文结束感谢您的阅读-------------